
近日,经全球权威检测机构TÜV认证,中核光电采用低成本材料、量产工艺制备的1.2×0.65m2刚性单结钙钛矿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认证效率19.7%(正扫19.42%、反扫19.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本次认证的平米级组件,是中核光电全面采用国产设备、未控湿控温环境下制备,充分验证了中核光电在工艺包宽容度、低成本制造、规模化制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的优异成绩在于中核光电在钙钛矿光伏领域雄厚的技术积累,同时也反映出具备高兼容性、高稳定性、高宽容度、和全国产化的核心工艺设备的重要性。
低成本材料、量产工艺制备
钙钛矿材料的低成本潜力虽被广泛认可,但量产工艺对设备精度的严苛要求却成为产业化瓶颈。如今“低成本材料与量产工艺”实现的背后,体现了设备必须要拥有优秀的材料兼容性和工艺兼容性,才能通过设备优化和低成本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
未控湿控温环境下稳定生产
传统钙钛矿组件生产依赖恒温恒湿的外部洁净环境,“未控湿控温环境下制备”的前置条件,是实现低成本量产的重要条件,而这就需要设备对外部环境拥有较高的宽容度。设备在智能化控制系统和设备独立洁净系统的双层加持下,实现在未控温控湿外部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加上可动态调节工艺参数,就能减小环境波动对生产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对高成本洁净厂房设施的依赖。这一特性大幅降低了工厂建设与运维投入,使产线能够快速部署于不同环境和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为钙钛矿光伏制造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采用国产设备实现好成绩
“中核光电全面采用国产设备”实现这个好成绩,证明国产设备发展走在国际前列的同时,也为坚持自主研发与搭建国产化链路的钙钛矿光伏设备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核心部件到控制系统再到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建立国产化供应链,不仅降低了设备采购和制造成本,还避免了进口设备可能面临的技术限制。在性能方面,也证明了设备在成膜均匀性、封装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总而言之,钙钛矿光伏成功之路,好的国产设备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或许你和成功之间就只差一个“众能光电”。